漢字:喟
簡體:喟
繁體:喟
讀音:kui
拼音:kui
部首:口
五行:木
喟〈動〉
(形聲。從口,胃聲。本義:歎息) 同本義 [sigh heavily]
喟,大息也。--《說文》
出遊於觀之上,喟然而歎。--《禮記·禮運》
天子喟然歎曰。--《論語·先進》
托遺編而歎喟兮,淆余涕之盈眶。--柳宗元《吊屈原文》
喟然歎曰。--《漢書·李廣蘇建傳》
生喟然曰。--清·黃宗羲《柳敬亭傳》
喟然
[sighing] 形容歎氣的樣子
孔明喟然歎曰:「臣自出茅廬,得遇大王,相隨至今,言聽計從。」--《三國演義》
喟然長歎
[sigh deeply] 深深地歎氣
喟歎
[sigh with deep feeling] 因感慨而歎氣
喟kui歎息:~然。~歎。~ ~聲聲。
喟字編碼:
五筆98:KLEG 倉頡:RWB 四角號碼:66027 UniCode碼:U+559F 規範漢字編號:5153
喟字出處:
[說文解字]:編號0829,第02捲上,口部第51字 [康熙字典]:頁199第14
起名字典:
喟
暫無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0次)
康熙字典:
喟
康熙筆畫:12畫
kui
見「喟然」。
【喟然】長歎的樣子。《柳敬亭傳》:「生~曰『子言未發而哀樂具乎其前。』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