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《白鹿原》這本書我看了不下五遍了,白鹿原的得名是不是就像書裡寫的那樣?」讀者錢女士是湖北人,在西安工作多年的她對這片沃土很有感情,特別是受這本書的影響,她還親自去尋找過白嘉軒和鹿子霖生活過的這塊土地。對於西安其他原名稱的來歷,她也充滿了好奇。
別說是錢女士,提起西安的「原」(根據
《現代漢語詞典》,原同塬)來,有些西安人也只是耳熟能詳,卻很難說清來由。在西安,像少陵原、樂游原、神禾原等大大小小的原有十餘個,它們命名的來由和背後的故事其實很有味道。
白鹿原曾是皇家「上林苑」
所謂的「塬」是指西北黃土高原地區因流水沖刷而形成的一種地貌,呈台狀,四周陡峭,頂上平坦。西安的原真不少,神禾原、少陵原、樂游原、八里原、銅人原、龍首原、橫嶺原等等能有十來個,最著名的莫過於白鹿原。
白鹿原,位於灞河、滻河之間,因漢文帝劉恆葬於此原。關於白鹿原的得名,書中和民間有著相似的傳說:古時候,原上曾有一隻全身雪白的鹿,宛若神靈,它的出現給原上的人帶來了很多好運。後來原上的人把它當希望之神供奉,這就有了白鹿原的名稱。
其實,這個傳說並非空穴來風。據史料記載:「周平王東遷,有白鹿游於原上,人以為祥瑞,是以得名」。這正是白鹿原最確鑿的歷史命名來由。秦漢時期,白鹿原地處京城,被劃為皇家「上林苑」。據說成語「指鹿為馬」中,趙高所用的那頭鹿,就是從白鹿原上捕獲的。
詩聖杜甫曾在少陵原居住
再說說少陵原,少陵原最初是漢宣帝劉詢的杜陵所在地,所以叫杜陵原。後來宣帝的許皇后葬在了杜陵南,因陵寢較小,便稱少陵(古時,少、小二字同義),因此,此原又被習慣叫做少陵原。
講到少陵原,那就不得不提唐代大詩人杜甫。杜甫在詩中常自稱「杜陵布衣」、「少陵野老」,後人也常稱他為「杜少陵」。「詩聖」和「少陵」有什麼關係呢?杜甫曾懷抱政治抱負來到長安,選擇了少陵原作為住處,一住就是10年。但政治上的失落,經濟上的困窘,這10年過得並不如意,卻成就了他詩歌的輝煌。現如今,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韋曲街道辦東的少陵原畔還有「杜公祠」,紀念這位憂國憂民的大詩人。
樂游原讓漢宣帝「樂不思歸」
提起樂游原,知道的人就比較多了。它就在大雁塔東北邊,曲江池以北的鐵爐廟村附近。樂游原在秦時叫宜春苑。到了漢時,有一次漢宣帝偕許皇后出遊至此,十分迷戀絢麗風光,以至於「樂不思歸」。後來此處就修建了樂游廟,樂游原以廟得名。
由於樂游原地勢較高,登臨後,青龍寺、曲江池、大、小雁塔盡收眼底,還可眺望少陵原,因此在唐時這裡可是登高望遠的好去處。李白、白居易、杜牧等不少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足跡和詩篇。
其他幾個原也很有故事,比如,位於長安區的神禾原得名於漢,據說漢武帝到「上林苑」遊獵時途經此地,有老農獻上一禾九穗的麥,這在農業社會是最大的祥兆,於是漢武帝下旨將此原以「神禾」為名;西安東南的銅人原,得名頗具傳奇色彩,據說,秦始皇曾收繳天下兵器,鑄成各重12萬公斤的銅人12個,在三國時,這些銅人被董卓毀掉了10個鑄了錢,餘下的兩個魏明帝欲運往洛陽,後因太重留在了霸城南邊,銅人原由此得名。本報記者 陳櫻 杜俊嶺
來源:華商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