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起名字:投資理財別讓產品名字迷了眼

請輸入關鍵詞:

產品起名字:投資理財別讓產品名字迷了眼

  銀行理財產品的名字,對於投資者理解一款產品,究竟有多大影響?記者做了個小小調查:記者隨機問了9個不同年齡層次的人,「穩得利」、「金葵花」、「月月贏」、 「穩健級」,只從名字看,會覺得哪款產品是保本的。其中,只有2人覺得不能光看名字,有4人覺得「穩得利」和「穩健級」應該保本,有1人覺得「月月贏」應該保本,既然月月都有錢賺,保本應該沒問題吧?

  而實際上,「穩得利」、「穩健級」都不是保本產品。

  整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,有超過半數的保本產品,但不少投資者卻抱怨:「為什麼我買的『保本產品』不保本?」

  理財專家表示,有很多投資者只是看了產品名字,或者偏聽偏信了理財經理的介紹,而對產品說明書閱讀得不夠仔細,最終購買的「保本產品」並不真正保本。其實,真正的保本產品是有前提條件的。

  「穩得利」非保本代名詞

  工商銀行曾經發行過一款「穩得利」新股申購型人民幣理財產品(半年期),產品類型被稱作固定期限理財產品(保本策略型),預期年化收益率3.6%-9.8%。相信很多人都會以為購買此產品,不僅本金可以有保證,而且收益率最差是3.6%,最高能達到9.8%。

  但如果將產品說明書從頭到尾讀一遍的話,投資者就會在「風險揭示」這項中看到「本產品為非本金保證型理財產品」的字樣,還能在「特別提示」中看到「本期人民幣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僅供客戶參考,並不作為中國工商銀行向客戶支付理財收益的承諾,客戶所能獲得的最終收益以中國工商銀行實際支付的為準」這樣的語句。

  這款「非本金保證型」產品自稱「穩得利」,而且用「保本策略型」作宣傳。專業的投資人士可能會猜到,所謂「保本策略型」,應當只是一種以保本為目標的資產配置方法,但恐怕一般老百姓不會領悟到如此深奧的「含義」。

  「想當然」容易惹禍

  市場上類似於「穩得利」這樣的不保本理財產品的數量並不少,比如「信得盈」、「增盈」等。這些名稱看起來保本的產品系列,不同時期會發行不同產品,相當一部分是不保本產品。不少銀行最愛用這樣給人以安全感的字眼作為產品名稱,如果僅從名稱判斷,投資者由於粗心大意,加上缺乏相關知識,很可能會買回一款不保本的理財產品。

  一般,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,都是低風險偏好者,他們會更加看重保本與否。其實,即使這些不保本產品選擇的投資方向是安全的,產品到期也未必賠錢,但問題的實質是:當投資者想購買一款無風險的產品時,卻在不知情甚至被誤導的情況下,買到了一款有風險的產品。

  還有一種情況較為常見,產品名稱中標明「部分保本」,而投資者只抓住「保本」的字眼,就認定本金是安全的,認為是一款低風險產品。實際上,這種「部分保本」策略常用於結構性理財產品,因為風險較大,只能對本金給予部分保本的承諾,並不是投資者認為的「這是一款安全的產品」。「部分保本」是指本金保障百分比低於百分之百,例如保障本金80%,這就意味著可能虧損20%。

  「持有到期」是關鍵詞

  不少投資者在持有一款產品的時候,會在加息的誘惑,或者找到了更好的投資產品的情況下,動了贖回的心思。

  要知道,不少保本產品的條款均註明「投資者持有到期,可保證本金或保證預設比例的投資本金」,其中的關鍵詞就是「持有到期」。一旦個人提前終止或者提前贖回,則本金保證條款不再適用。尤其要知曉,大部分結構性產品都是在到期後才能100%歸還本金的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提前贖回產品的代價非常高。沒有提前贖回條款的產品,提前贖回都要支付一定比例的提前贖回費,費用比例從百分之零點幾到百分之四五不等。持有產品期限越短,贖回費用越高。投資者在選擇提前贖回理財產品時,還是要先計算一下提前贖回的成本,避免因提前贖回對投資造成損失。

  另外,購買銀行理財產品要付多種費用,各銀行大多根據自身成本,自主定價,如果所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中沒有任何費用條款,在理財產品的條款中會附有業績提取條款。大多數產品的費用會從產品淨值中直接扣除,最終收益是淨值扣除費用的部分。因此,在選擇產品之初,對費用一欄需要格外注意,避免產品費用侵蝕到本金。

  小鏈接:保本產品「風險」面面觀

  1、「此保本非彼保本」

  「保本」也有多種方式。有些銀行大玩「部分保本」概念,即不是百分之百的保本,這樣一來就為自己留下了更大的操作空間和利潤空間,而投資者就有一部分本金「前途未卜」了。

  2、理財產品不敵儲蓄

  保本只是從數額上限定了最低返還的金額,但是投資者自己卻承擔了隱性的利率風險。例如,投資者可能在投資一年之後發現,產品的到期收益率還不如同期儲蓄,在加息通道中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。這著實令投資者惱火。

  3、收益率跑輸CPI

  通貨膨脹也是投資中不容忽視的因素,投資期結束之後,獲得的收益或許尚不能彌補貨幣貶值帶來的損失。

  4、匯率風險「摻和一腳」

  匯率風險是外幣理財產品不可避免的。銀行需要將人民幣兌換成美元等國際貨幣,再進行證券投資,投資期結束後,再將本金和收益兌換成人民幣,這個過程涉及到兩次貨幣兌換。在目前人民幣升值的大背景下,就對投資收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這對國內的投資者是非常不利的。

  所以,投資者在選擇投資品的同時,應該關注更多的因素,包括宏觀經濟、通脹以及匯率等,在不同的投資品之間作出選擇,而不是盲目輕信「保本」。

  產品取名

產品起名字:投資理財別讓產品名字迷了眼相關內容
取名免費測名字
男孩取名大全
女孩取名大全
英文名字大全
免費取名參考
性格測試命理分析
取名網取名參考
取名網黃歷萬年曆
取名網實用查詢
情侶測試配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