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起名字:黃山三「石」

請輸入關鍵詞:

產品起名字:黃山三「石」

  都說黃山有三「奇」,奇松、奇石、奇雲,名聞天下。其實黃山還有三「石」,那就是石雞、石耳、石斑魚,它們在我們這撥老吃客裡名頭很響,比起那徽菜招牌毛豆腐和臭桂魚更具親和力。

  黃山三「石」生長在深山老林、岩石、湍急的溪流中,是美食中的隱士,孤獨,清高。

  以三石之首的石雞為例,形如青蛙,但色澤偏暗泛黃,有的甚至色彩灰黑。肩上長滿雞皮旮瘩,不識貨的還把它當成癩蛤蟆。石雞體形偏小,通常不足200克,生活習性散淡,而且與毒蛇共居一穴。通常石雞住在裡屋,毒蛇棲居洞口,大有站崗放哨之嫌。因此山民是不敢輕易深入蛇穴,探得石雞的。不過石雞怕熱,到了大熱天,耐不住寂寞步出洞穴,在清涼的溪流旁引吭高歌,這便正是捕捉它的好時候。

  虹梅休閒街上的那家皖南農家,雖然規模不大,但在本市徽菜中小有名氣,尤其那黃山三石做得口味純正,屬於精緻農家菜。

  石雞菜譜不多,大凡都是煲湯或紅燒之類,但皖南農家的石雞菜很有文化,取名翡翠石雞,98元。其實就是青菜紅椒絲,增加點色彩。

  正宗的徽菜是有點偏辣的,翡翠石雞也是如此。石雞肉質鮮嫩,比起田雞肉要細膩豐滿得多。那老闆號稱只只活殺。石雞喜陰怕熱,但對治療熱癤、痱子等夏日常見病卻有功效。現在生那熱癤痱子的不多,但能滋陰祛熱還是很受歡迎的。

  泡椒石雞更具「徽」辣,雖不及川湘黔,但對本地人來說也算辣得可以。

  石耳型如木耳,但比木耳面積還大,表面呈黑色,有細刺,原型背部長著一層青苔似的淡綠膜,正中有蒂,長在懸巖絕壁陰濕處的石隙之中,一般要六七年才能成熟。民間常用石耳治喉痛,《本草綱目拾遺》稱「作羹餉食,最為珍品」。據說採摘黃山石耳是件很艱難的事,黃山山高林密,山上山下溫差大,山民要選擇晴好的天氣,結伴而行,隨身攜帶粗麻繩和特製竹筐等物品,攀懸巖,登陡壁,找到石耳蹤跡後,將粗麻繩一端繫在山頂大樹上或穿在山岩石孔中,一端拴在山民身上,進入三四十丈的深谷中去採摘,得來著實不易。

  石耳入菜,是「專為他人做嫁衣」的,大多都是混炒,如石耳炒蛋,雖然吃上去要比木耳來得硬些,但和香鮮的土雞蛋一起就有了反差,有了嚼頭。

  石耳石雞湯,118元,在本人眼裡是最經典的徽菜,味道鮮美不亞於雞湯,且都是小巧玲瓏的,沒有那種大塊文章的感覺。一般來說煲雞湯是買櫝還珠,鮮了雞湯,雞肉卻變得木覺覺了。而石雞熬湯就沒有這種捨身取義的感覺,石雞還是那麼鮮嫩水靈。當然,湯裡還有些火腿之類的吊鮮。

  本人以為,三石中最好吃的要數石斑魚,價錢不算貴,58元。取名石斑魚有點侵權之嫌,建議應該叫石溪魚更為妥帖。

  石斑魚體形有點介於小梅黃和串條魚之間,長不過三寸,腰身粗細正好。肉質很緊,屬於肌肉形的,想來整天在湍急的山溪中穿行,練就了一副發達體魄。石斑魚是紅燒的,照例放了一些辣,很入味。魚肉緊緊的,刺不多,像一塊塊小小的蒜瓣,很鮮美,感覺不比梅子魚差。別看它生活在深山小溪,但也很嬌貴。石斑魚一般很難鮮活,出水即死,山民捕後通常挖腸剖肚,然後洗淨放在低溫箱裡儲存。即使如此,仍不失鮮味,實在難得。

  徽菜中的一道主食也不得不提,那就是玉米糊,價錢是粗糧的價,2元錢一小碗。玉米搗鼓得如同黃小米,「熬」得稠稠的,還帶有一股清香。據說那玉米產自黃山丘陵,耐寒,顆粒堅硬,所以可以輕易碾碎。如今吃粗糧成了時尚,原因在於改善飲食結構。

  大熱天的,品嚐黃山清涼世界的山珍野味,且價格不高,頗有意境。目前黃山三「石」處於夏季促銷階段,有關菜品一律8、8折。

產品起名字:黃山三「石」相關內容
取名免費測名字
男孩取名大全
女孩取名大全
英文名字大全
免費取名參考
性格測試命理分析
取名網取名參考
取名網黃歷萬年曆
取名網實用查詢
情侶測試配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