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起名字:澠池

請輸入關鍵詞:

產品起名字:澠池

  澠池是古代水池名。北魏酈道元《水經注》云:「洛水之北有熊耳山,山際有池,世謂之澠池矣。」北宋樂史《太平寰宇記》載:「澠池,古城名,在秦趙會盟之地。」南宋蔡沈《禹貢注》曰:「澠,當作『黽』,水蟲也(即金線蛙,又名土鴨)。城西有池,注水即生,因名澠池。」澠池出現至今已有二千三百餘年的歷史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另據史料記載:澠池,古稱黽池,為雒都邊邑。在西漢又稱彭池,三國魏始稱澠池,莽新曰陝亭,唐謂天池,金名韶州,金、明間又稱澠池、沔池。名號殊異,蓋各有據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至於澠池在何地,則說法不一。《水經注》說:「洛水之北有熊耳山……山際有池,池水東南流,水側有一池,世謂之澠池矣。」但在卷十六谷水篇中又說:「今谷水出千崤東馬頭山谷陽谷,東北流歷經澠池川。」以上記載雖同出於一書,但從兩說中看,澠池則不屬一地。熊耳山位於今澠池縣城西南(現陝縣西李村鄉)。山下西李村旁有一水,《水經注》曰西渡水,此水向東南流經宜陽入洛河。而谷水則發源於今澠池縣西馬頭山谷陽谷(今陝縣段巖、張村附近)。此水東北流入澗水,貫穿澠池東西全境,再東流過新安注於洛河。從澠池縣地貌看,北邊有韶山,南部為崤山,南北兩山縱貫東西全境,從而形成南北高、中間低的長條形川地。此川即《水經注》中所說的澠池川。顧名思義即川內有澠池而得名。今澠池縣境內尚有天池、藕池、大池窪、小池窪、池底等地名。從這些帶有「池」字的地名看,可知此地在古代曾是一處低凹沼澤這地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至於古澠池在澠池川何地,《太平寰宇記》說:「澠池,古池名,在秦趙會盟之處。」《禹貢注》曰:「城西有池。」此二說,一說指明了古澠的方位在城西;另一說具體到了位置即會盟之地。關於會盟之地,世曰:「俱利城」(因會盟對秦、趙雙方都有利而取名)。據唐李吉甫《元和郡縣圖志》說:「谷水,南去縣二百步,東經秦、趙兩城,俗謂之俱利城,東城在縣西十三里,西城在縣西十四里,昔秦趙會於澠池之處。」又據《澠池縣志》載:「縣西十餘里有村名朱城,即古俱得城。」現朱城村尚有東城和西城二遺址。東城曰:趙城;西城曰:秦城。址內常常發現戰國時期的板瓦殘片及其它建築材料。在其城址附近現有澠阪(即今南班)、池底及會盟台等古地名。所以,古澠池之地,當在今澠池縣城西池底鄉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澠池縣位於河南省西部,地理座標在東經111°33′至112°01′,北緯34°36′至35°05′之間。東裹義馬市與新安縣為鄰,西和陝縣接壤,南連洛寧、宜陽兩縣,北瀕黃河與山西省的垣曲、夏縣、平陸諸縣隔河相望。東西寬43.5公里,南北長52.8公里,總面積為1421平方公里。縣城距省會鄭州170公里,距三門峽市區70公里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澠池,古名黽池,本古水池名,以池內注水生黽(即耿黽,或謂金線蛙之一種)而得名。西周為屬邑,春秋為鄭城,後入韓、入秦,秦置縣。新莽時更縣名為「陝亭」,宋明間又稱「沔池」。北魏置澠池郡,唐兼置谷州,金兼置韶州。歷代曾屬弘農郡、陝州、河南府、洛陽專區等,今屬三門峽市。縣域轄城關、英豪、張村、洪陽、天池5鎮和池底、

  仰韶、西陽、仁村、篤忠、西村、果園、陳村、坡頭、段村、南村等11個鄉,226個行政村,1915個村民小組。

產品起名字:澠池相關內容
取名免費測名字
男孩取名大全
女孩取名大全
英文名字大全
免費取名參考
性格測試命理分析
取名網取名參考
取名網黃歷萬年曆
取名網實用查詢
情侶測試配對